发送短信 拨打电话

批发流程

图书行业动态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原称《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是我国建国后编制出版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综合性分类法,是当今国内图书馆使用最广泛的分类法体系,简称《中图法》。
《中图法》的编制始于1971年,先后出版了五版。《中图法》与国内其他分类法相比,编制产生年代较晚,但发展很快,它不仅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分类法的编制经验,而且还吸取了国外分类法的编制理论和技术。 它按照一定的思想观点,以学科分类为基础,结合图书资料的内容和特点,分门别类组成分类表。《中图法》采用汉语拼音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号码,用一个字母代表一个大类,以字母顺序反映大类的次序, 大类下细分的学科门类用阿拉伯数字组成。为适应工业技术发展及该类文献的分类,对工业技术二级类目,采用双字母。
《中图法》已普遍应用于全国各类型的图书馆,国内主要大型书目、检索刊物、机读数据库,以及《中国国家标准书号》等都著录《中图法》分类号。
图书分类法又叫图书分类词表,是按照图书的内容、形式、体裁和读者用途等,在一定的哲学思想指导下,运用知识分类的原理,采用逻辑方法,将所有学科的图书按其学科内容分成几大类,每一大类下分许多小类,每一小类下再分子小类。最后,每一种书都可以分到某一个类目下,每一个类目都有一个类号 。 分类词表是层次结构的类号和类目的集合。
中文名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外文名Chinese Library Classification别    名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中图法类    别综合性分类法有关出版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书目文献出版社、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1] 隶属学科文献分类法

编制背景

编辑 语音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图书馆和情报界又编制了几十部文献分类法,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东北图书馆编的《图书分类法》(1949);山东图书馆编的《图书分类新法》(1951);《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1953);《中小型图书馆图书分类表草案》(1957);《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1958);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编的《武汉大学图书分类法》(1959);《大型图书馆图书分类法草案》(1960年出版,1963年改名为《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草案》);《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1975)等。 [2] 

基本介绍

编辑 语音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在第3版原名是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是中国大陆最通用的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图法
1971年北京图书馆(现中国国家图书馆)等36个单位组成编辑组开始编制,1973年3月编成试用本,1975年10月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第1版。1979年7月成立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编辑委员会进行修订,1980年6月由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第2版,1990年出版第3版,1999年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第4版。2010年9月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第5版。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通行中国大陆地区图书馆,另外一些图书馆对较早时期的图书则沿用民国时期的中国图书分类法

(1)《中图法》 是一部综合性的大型分类法,类目详细,注释较多,并编有不同类型的版本,可满足各类型图书馆和情报部门文献分类的需要。
(2)在等级列举的基础上采用组配编号法,设置交替类目,编有多种复分表,采用多重列类法等,编制技术较完善。
(3)分类号简短易记,便于使用。
(4)编有较为详细的类目索引及使用说明(手册)等。
《中图法》已为中国多数图书馆和情报部门采用。自1988年起,中国出版图书的标准书号(见国际标准书号)中采用《中图法》的大类号。其分类号还被印在北京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编印的集中编目卡片上。1985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基本大类

编辑 语音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法》,现为第五版。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性图书五大部类,22个基本大类,具体如下:
哲学宗教
政治法律
军事
经济
语言文字
文学
艺术
历史地理
医药卫生
航空航天
环境科学、劳动保护科学(安全科学
Z 综合性图书


 
 上一篇:新建图书馆、阅览室装备清单
 下一篇:书之源媒体书之源媒体书之源媒体书之源媒体

合作伙伴

国家新闻出版署 高教社网上书城 团结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中国言实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龙门书局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山西出版传媒集团 中国工人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科学普及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中国政府采购网 线装书局 开明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中华书局 江苏凤凰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长江文艺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中国商业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地址:北京市通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西集镇陈桁村委会东200米 (备案京ICP备16061730号-1) 邮编:100054
电子邮件:shuzhiyuan918@qq.com 联系电话:010-60846281;手机17710290555 。qq75881979。
版权所有:北京五车书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公安部备案号11011202000405 技术支持:北京五车书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